近幾個月來,保護兒童在網絡上日益活躍,也給未成年人權益帶來了諸多影響。近年來,中國當局為維護兒童合法權益提供了多項措施,針對兒童利用網絡平臺加強打擊整治,引起關注。
數(shù)字時代,未成年人“觸網”相當普遍?;ヂ?lián)網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打開認知地圖、豐富知識庫存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非法侵權事件頻發(fā)等問題也給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帶來了挑戰(zhàn)。
目前未成年人在網絡保護方面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規(guī)范未成年人使用互聯(lián)網?如何進一步清朗網絡空間,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記者進行了采訪。
促進監(jiān)管部門、社交、網絡平臺的合作。
網絡平臺上的一些機制和內容對未成年人形成不良的價值取向,有的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實施違法行為。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社會經驗不足。一方面,他們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成為受害者;另一方面,由于不良信息的影響,盲目模仿也會成為違法者?!敝袊ù髮W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偉說,比如在“飯圈”文化的影響下,一些未成年人在網上搞虐、踩、引戰(zhàn)、人肉搜索。
在給中小學生講授法治課的過程中,朱偉了解到,在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的案件中,一個重要的行為人就是未成年人,尤其是網絡欺凌,往往發(fā)生在同學之間。未成年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霸谀持袑W,一名學生因為同學在微信群、朋友圈發(fā)布辱罵、誹謗言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身心受到傷害。”朱偉說,未成年人對自己行為的后果缺乏正確認識,行為會更惡劣。因此,必須加大打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的力度,防止未成年人盲目跟風。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在梳理近期涉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發(fā)現(xiàn),不少未成年人因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而實施違法犯罪,其中有幾名涉嫌吸食、販賣毒品的未成年人是在校學生。
“針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被不良信息侵蝕甚至侵害等涉及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共性問題,檢察機關在辦理涉毒音視頻傳播、侵犯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權益等典型案件方面取得突破,通過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情況通報等多種形式,推動監(jiān)管部門、社會、網絡平臺等各方協(xié)同努力,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白罡呷嗣駲z察院第九檢察室副主任陳曉表示,要落實網絡領域未成年人公益保護,通過個案推進網絡環(huán)境溯源管理。
整治不良信息危害,為未成年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2021年,國家網信辦部署了“飯圈”亂象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專項治理等15項“清清白白”系列專項行動。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萬條,處置賬號13.4億個,封禁主播7200余個,下架應用和小程序2160余個,關閉網站3200余個。
“網絡生態(tài)越來越好,網絡空間越來越清朗,贏得了社會特別是廣大網民的積極支持和充分肯定?!?/p>
重視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教育。
“我們都是女生,能發(fā)一張裸照嗎?”12歲的女孩王在一款游戲的社交應用上認識了李。雙方熟悉后,互加了微信好友。不久之后,李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盡管有顧慮,王還是答應了對方的要求,而這也成了她噩夢的開始。此后一個多月,李不斷提出無理要求。從發(fā)裸照到裸聊,原本的要求也變成了威脅?!耙蠢^續(xù)聽話要么交錢,要么把你的裸照發(fā)到網上。”
為了結束這場噩夢,王偷了家里的錢轉了過去。被母親發(fā)現(xiàn)后,王交代了一切,并立即報警。警方查明,李某其實是男性,網上信息完全是虛構的。李某利用游戲社交軟件搜索未成年女性用戶,進行誘騙、威脅。王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目前,辦案機關認定的未成年女性只有10人被猥褻或勒索,部分受害者身份正在核實中。
“網絡侵權具有多樣化、隱蔽性、跨領域甚至產業(yè)化的特點。一部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發(fā)送侵權信息、實施侵權行為,未成年人使用網絡安全隱患突出。”浙江省臺州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助理檢察官李靜怡說,不法分子利用互聯(lián)網偽裝自己,通過欺騙等手段實施網上猥褻,甚至威脅傳播私照、不雅視頻,下線實施侵權行為。
“家長也很難有效監(jiān)督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與誰交流,是否面臨安全風險?!北本┣嗌倌攴稍c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表示,安全風險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聯(lián)網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世界各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保護的普遍問題。
除了人身安全風險,未成年人金錢受損的案件也時有發(fā)生?!疤貏e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學生的網絡學習和社交機會進行詐騙。有的在班級群里冒充老師騙錢;有的通過低價銷售電子產品誘騙未成年人付費;各種虛假兼職、招聘等。往往是針對學生群體的。"河北姬敏律師事務所律師孫錦華建議,學校應重視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yǎng)和防護技能。
讓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成為全社會的責任。
“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禁提供或變相提供各類‘偶像化’服務和充值獎勵功能?!薄?/p>
前不久,《關于規(guī)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發(fā)布,針對平臺主體責任缺失、主播素質參差不齊、打賞行為失范等問題頻發(fā),導致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參與打賞,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現(xiàn)象,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
“我國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專章‘網絡保護’;今年3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相關部門也不斷出臺相關規(guī)定,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從立法政策來看,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發(fā)展迅速?!百←惾A認為,解決網絡內容良莠不齊、未成年人網癮等問題,重在具體落實。除了加強對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打擊力度,還應呼吁互聯(lián)網平臺,尤其是大型互聯(lián)網平臺,盡快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切實履行企業(yè)責任。
童麗華表示,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互聯(lián)網平臺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但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很多互聯(lián)網平臺做得還不夠?!袄纾滦抻喌摹段闯赡耆吮Wo法》規(guī)定,網絡產品及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訴舉報渠道。但是,從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投訴a
為防止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有效解決未成年人網癮問題,“青少年榜樣”自推出以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法律不僅規(guī)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提供網絡保護,還對智能終端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應當在其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或者以顯著方式告知用戶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的安裝渠道和方式?!敝靷ケ硎荆闯赡耆司W絡保護重在預防。不僅“少年模式”下的網絡產品要充分考慮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和特殊性,其他網絡產品也要注意提供“危險,禁止模仿”等警示標識,讓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責任。
保護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也應該得到家庭、學校等各方的重視?!案改傅淖饔煤苤匾??!崩铎o怡表示,家長要給予未成年人更多的陪伴和交流,增加親子活動,豐富娛樂方式,在提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的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和糾正未成年人的不良網絡行為;學校需要經常性地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確保取得實效;公眾應積極參與網絡安全相關投訴舉報,共同營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環(huán)境。
來源:人民網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