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XXX”、“尋求公道”、“相信公平正義”……在網絡發(fā)聲、尋求輿論關注以推動維權進程正成為網絡輿情的一大類別。求助主體選擇在公開網絡曝光惡人惡事,希望借助大眾關注驅動輿論審判,這類網絡維權現象與伴生的輿情呈現出哪些特點,有哪些地方值得關注,如何正確看待網絡維權,本文將在近期網絡上發(fā)生的幾大熱點維權事件為基礎進行簡要分析。
一、近期網絡熱點維權事件
從近期維權事件類別上來看,涌現的維權方向主要有:
1、性侵害維權:
①7月,都美竹爆料吳亦凡性丑聞。
相關輿情報告參考:明星輿情:吳亦凡事件分析專報
②8月,網友@小藝希望壞人被懲罰 爆料遭主持人錢楓性侵。
相關輿情報告參考:基于錢楓被曝性侵事件透視網絡輿論的演化及反思
2、家暴維權:
①女子舉報西安一高校院長之子家暴:8月22日,一網友@雨天LYQ發(fā)帖稱,自己遭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院長雷某東兒子雷某多次毆打和騷擾。
②李陽家暴女兒事件:8月29日,李陽前妻Kim發(fā)文指控李陽家暴女兒,并曬出一段疑似家暴現場視頻。
3、寵物傷亡維權
①金毛Siri托運致死事件:7月,網友陳女士@亞瑞蒂奧 發(fā)文稱自己委托某寵物托運機構托運自己快2歲的金毛Siri,下的是空運單,該機構卻私下改成陸運,從而造成狗死亡。
②隔離寵物狗疑似被撲殺事件:11月,網友爆料稱自己按通知前往酒店隔離,得到防疫人員不會對狗怎么樣的確認后,通過家中監(jiān)控發(fā)現防疫人員進入自家,用鐵棍敲打自家寵物狗的頭。
②貓大力吃死貓事件:11月,網友@女高工 曝貓大力寵物食品毒死自家貓。
以上幾大維權事件大多發(fā)生、活躍于主流社交平臺,但維權者們的行動并未局限于此,視頻維權也呈現出較高的網民互動。
4、勞動者維權
以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為例,在站內以“被開除”“勞動仲裁”為主題的視頻不在少數,播放量幾十萬的亦有許多,今年10月發(fā)布的“我被強制開除了!?。 币曨l高漲至三百多萬,11月發(fā)布的也已經達成B站“百萬播放”熱門,勞動維權話題在站內十分火熱。
二、網絡維權有效性討論
在網上搜索維權途徑就會彈出各類投訴網站、百姓留言板、熱線電話的整理匯總,為何部分維權主體仍選擇在網絡發(fā)文、發(fā)視頻,寄希望于輿論審視推動事件結果往己方傾斜?
縱觀上述幾類熱點維權事件,這種選擇的合理性會顯得明晰起來。
一是某些權益的維護在網絡環(huán)境中呈現強有效,如性侵害、家暴侵害等。這類侵害行為發(fā)生較為隱蔽,現實維權時不少受害者還易陷入因“污名化”“病恥感”“調解求和”“耗時費力難進入司法程序”等帶來的求助困境。
在7月都美竹爆料吳亦凡性丑聞事件之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當事人接連回應和相關部門啟動調查程序形成一大輿情風波。這也激發(fā)了多個受類似侵害的網民爆出自己的受害經歷,個人強姿態(tài)在網絡上維權的行為帶來了強大的示范效應。
二是某類問題缺乏現實解決范式,轉而求助于道德審判,如在網絡中鬧得沸沸揚揚的寵物被傷害的多起事件。動物虐待、寵物作為個人家庭成員還是一般動物來認知都是目前存在諸多爭議的問題,現實維權中寵物主人沒有可直接援引的案例、規(guī)范,以“作為家庭成員的寵物被傷害”這一性質暴露在網絡上,希望能站在道德層面吸引關注,引起大眾共情、反思追問,促成對傷害寵物的人或機構的聲討、懲罰。
總體而言,相較于傳統(tǒng)的維權途徑,權益受損者通過網絡環(huán)境集合了成千上萬網民的聲援“撐腰”、出謀劃策,就像在B站勞動者維權視頻下有不少分享勞動仲裁程序、律師專業(yè)意見、個人成功維權分享一樣。網絡維權一經成功曝光就能發(fā)動網絡世界的力量,這是線下以少數個人對抗侵害行為進行維權時所難以獲得的,情感層面的強烈慰藉、維權層面的海量幫助,這些對維權者來說具有實在的吸引力。
三、網絡維權的得與失
在目前的網絡維權中出現了一個描述部分維權行為的詞:“小作文”,指的是維權者在網絡發(fā)聲時常以情感化、細節(jié)感豐富的長文來敘述事件始末,“動之以情”的表達也常點燃情緒化強烈的輿論熱潮,倒逼相關方進行回應處理。這種行為選擇從盡可能引起公眾的關注、情感共鳴、從而推動事情快速解決的角度具備一定合理性,但也是以自身創(chuàng)傷、傷痕曝光,隱私信息讓渡給全網聚焦的代價交換。
在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和大衛(wèi)·里昂(David Lyon)提出“液態(tài)監(jiān)視”的概念中,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使龐大的信息流產生、流轉,社會紐帶變得松散和脆弱,權力運作方式從全景監(jiān)獄(將監(jiān)視者放于中心,被監(jiān)視者背對監(jiān)視者圍成一圈的圓形結構設計)轉換為去中心化、及時性高、流動性強的液態(tài)監(jiān)視,監(jiān)視呈現碎片化,監(jiān)視主體也不僅限于傳統(tǒng)的權力機構,一般的互聯(lián)網用戶也參與到了監(jiān)視過程中。
在液態(tài)監(jiān)視狀況下的網絡維權整體上,維權者以情感化話語、強說服性說辭、直白式表達盡可能在高速的網絡信息流中換取被大眾凝視、監(jiān)視的機會,但正如“小作文”一詞正因為屢次反轉的新聞慢慢被賦予負面意味,情感化話語表達在渾水摸魚謀求流量利益的“假維權”事件曝光下對輿論的驅動一定程度變弱,這類“假維權”引起了公眾一定的理性反制,同時也對以“扒開傷口”陳情式的維權效果造成一定削弱。
四、網絡維權的成功者與失敗者
如前所述“小作文”式維權的出現以及某些實際案例結果表明,整體上重情感表達、情緒推動的輿論與這類維權呈現契合性,但另一方面“陳情”式維權的效果也與維權者本身的媒介素養(yǎng)息息相關。
“如何‘陳情’”、“在哪個平臺‘陳情’”等維權訴狀的書寫與呈遞方式、平臺的選擇是網絡維權主體在想要驅動輿論審判前面臨的關鍵問題,哪些維權熱點的沸沸揚揚實際也呈現給了我們網絡維權的成功者。具備一定傳播知識、輿情敏感性的維權者離成功“陳情”就近一步,而相反的,缺少這類潛在成本鋪墊的維權則容易在網絡世界中銷聲匿跡,甚至根本想不到還有網絡維權私力救濟這一路徑,一部分維權者對媒介使用、傳播力量、信息使用加工的認知能力不高,在媒介素養(yǎng)不高的群體中網絡維權失效現象更為常見,如歐某中案、外賣員汽油澆身點火自燃等。
五、 如何看待網絡維權
網絡維權現象的火熱需要得到正視,一方面要肯定網絡維權中的輿論監(jiān)督擴大、豐富了公民的政治參與,作為私力救濟的出現也現實性地解決了一些問題,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各類網絡維權現象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
從維權者出發(fā),提高其媒介素養(yǎng)水平,特別是農民工、勞動關系中處于劣勢地位等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加強他們對網絡信息的認識利用水平,如對“政府網站”“留言板”等常規(guī)維權路徑以及網絡參與進行宣傳,以盡可能彌合知識溝的方式來擴充其維權渠道,保障其權利實現。(相關輿情知識:知溝理論)另一方面,也需增強網民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使大眾審慎、客觀對待網絡維權,避免“假維權”、“維權營銷”等現象造成信任崩塌的不良后果,減少網絡維權中催生的的網絡暴力行為。
從政府部門角度,網絡維權的健康發(fā)展也有賴于相關制度法規(guī)的完善。加強網絡信息的處理能力,正確面對網絡維權現象,如利用鷹眼速讀網等工具收集全網民意訴求,重視事實調查、問題解決以及輿情回應,避免由網絡維權事件生發(fā)出對政府工作的質疑、不滿。此外,也要對“假維權”“造謠式維權”行為進行打擊,避免網絡維權在這些有害信息的污染下成為偽命題。另一方面,也可借勢新媒體環(huán)境搭建觸及門檻更低、親民化程度更高的維權通道,保障個人、群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