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云南曲靖當?shù)刈悦襟w“魅力曲靖”在微信公眾號上爆料:宣威14歲少女劉某仙,因為不堪忍受“校霸”同學的欺負,10月11日上午11時許,在家中喝農(nóng)藥(瓶裝磷化鋁)自殺,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家屬:兩名同校學生曾因看劉某仙走路不順眼對其毆打
據(jù)劉某家屬介紹,9月29日,該校兩名八年級學生,看其走路不順眼毆打她,之后劉某仙不愿去上學,“不敢進這個學校”。最終,劉某仙在家中服藥,服藥后曾給父親打電話哭訴“沒臉面讀書”。
校方:學校已經(jīng)處理打人學生
海岱鎮(zhèn)初級中學一名王姓負責人稱,劉某自殺前確實被兩個同學毆打。后學校對兩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還要求兩同學家長帶著劉某去醫(yī)院檢查,檢查結果還沒有及時反饋,劉某就出事了。
官方:打人學生為初犯、雙方家庭同意調(diào)解、校方籌集8萬喪葬費
10月12日,宣威市委宣傳部發(fā)布通報,證實劉某仙在家中食柚子藥(磷化鋁)。于10月12日上午6時許死亡,屬自殺。
10月17日,宣威市委外宣辦主任、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陶某接受媒體采訪,在劉某仙被打之前,劉某仙與其他學生沒有發(fā)生過沖突,兩名打人學生平時沒有欺凌其他學生的情況。
此事已處理結束,校方與打人家長籌集8萬喪葬費給逝者家屬,已簽署調(diào)解書。
爆料自媒體:被威脅刪帖、打人學生非初犯、校方失責
10月17日,微信公眾號“魅力曲靖”再次發(fā)文,稱曾多次被官方威脅,要求刪帖遮丑。打人的兩名學生不久前因為毆打其他同學,家長賠了1000塊錢。多名家長表示孩子曾在該校遭遇校園暴力,認為該學校管理不力,對霸凌行為管束不嚴。
距離劉某仙自殺約一周的時間,家屬、校方、官方已經(jīng)調(diào)解結束,一場校園暴力釀成的悲劇即將收場。
劉某仙之死:負面網(wǎng)絡情緒幾近絕對
我們用鷹擊早發(fā)現(xiàn)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本次校園暴力事件進行分析,負面的網(wǎng)絡情緒占比99.5%。網(wǎng)友痛恨校園暴力,譴責學校管理不力,惋惜逝者離開,諷刺一條人命價值8萬。呼吁未成年保護法盡快完善的聲音愈演愈烈。
校園暴力:輿論之聲極其微弱
上圖列出的為近一月內(nèi)網(wǎng)曝發(fā)生的校園暴力事件,一個月5起不多?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涉事人皆為未成年人,處理結果無非批評教育或罰款,施暴成本極低。再看熱度值,每起事件熱度值在10000左右,不及趙麗穎馮紹峰結婚一事的兩百分之一,持續(xù)熱度最久僅為4天。
輿論不關注校園暴力、校園欺凌?輿論避之不及?真相或許并非如此。校園暴力、未成年犯罪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公眾抵制的意識無比明確,然而此類事件頻繁出現(xiàn),“依法不予立案”“依法不予追究”“賠償8萬,達成和解,冰釋前嫌”成為不同事件的相同結局。邊際效應,讓公眾疲乏和絕望,如果說吶喊有用,他們愿意徹夜不停,然而多年的發(fā)聲,希望依然渺茫。輿論不是避之不及,是無計可施。
校園欺凌特點
據(jù)相關研究,校園欺凌有低齡化、群體化、反復性的特點,這在上一節(jié)提及的5起事件中皆有體現(xiàn)。受到校園欺凌的群體中,有6.1%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最可怕的是超五成同學怕丟臉,放棄求助,這也促使悲劇不斷重演,校園暴力不曾止步。
校園暴力和中國式自殺
4月份,陜西米脂中學學生被砍,造成7死19傷。事件發(fā)生后,犯罪嫌疑人受到全國人民的咒罵。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嫌疑人之所以行兇,是因為十年前他在米脂中學就讀時,受到校園暴力,憎恨校園、憎恨學生。校園暴力的后果,太過殘忍。
諸多網(wǎng)友講述了自己曾經(jīng)遭受過的校園欺凌,我們對其中兩百個經(jīng)歷進行分析,有時候校園暴力披著“鬧著玩”“開玩笑”的外衣,老師和家長不以為意。兒時經(jīng)歷過的那些不好的事情,讓他們無法釋懷,自卑、陰影環(huán)繞左右,永遠無法原諒。
上一次自殺的是受到老師性侵的慶陽女生,這一次則是受到同學欺凌的少女。兩起事件的不同之處在于,性侵的老師終于受到懲罰,但施暴的學生,依法不予追究。面對求助無門、訴法無果的時候,自殺成為傻到絕望的選擇。我們在反校園暴力之前,首先反自殺吧。
不做施暴者,也不要做旁觀者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于前段時間上映,這是國內(nèi)首部關于校園欺凌的院線電影。電影主要講述高中生易遙持續(xù)遭受校園暴力,最終失去生活希望,跳海自殺的故事。
電影里中傷易遙、欺凌易遙的人令人憤怒,而那些旁觀者更令人失望。齊銘是易遙最相信的人,但他其實從未為易遙站出來說過話,更沒有保護過易遙,只是告訴易遙不要理會。學校老師更沒有關心到學生之間的這些事情,任何阻止校園暴力的措施都沒有,只會事后處理。大部分人也許都是這類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我沒有欺凌TA。事實上,旁觀者的冷漠變成了暴力生長的土壤,因為在施暴者眼里冷漠的旁觀是不在意、是忌憚,甚至是默許。
法律和管理部門不能旁觀,道德永遠只能去約束,而法律法規(guī)才能長效去控制。不要讓有法可依,變成有法可保。加強校園管理,加強校園暴力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nèi)容。電話:4006770986郵箱:zhangming[at] eefung.com負責人:張明)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