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家里總存款兩萬,用三四千給愛豆打投的求助帖圖片引發(fā)網絡熱議,以往關于飯圈的種種話題在網絡平臺并不少見,藉由此張圖片的熱傳,飯圈以集資、刷榜來給偶像應援的形式再次被暴露在公眾視野,圍繞此也產生了頗多爭論。
5日下午至6日凌晨:民間輿論場催生熱度
網上熱傳圖片源于4月初某網友在豆瓣社區(qū)發(fā)布的求助帖,在社區(qū)內形成一定規(guī)模熱議后,對其的討論升溫也開始擴散到其他平臺,這一階段主要還以個別網友的感慨評論為主。之后在主流社交平臺獲得大量網友關注則主要依賴于多個娛樂博主的轉載博文,傳播效力較大的以4月5日下午13時左右@瓜組兔區(qū)鵝 、晚間21時左右@腎腎先生 的轉載表態(tài)為代表,后者博文在數(shù)名大V博主的轉發(fā)擴散下使此次飯圈集資事件得到最大范圍的傳播,也調動了大量網民對此事的發(fā)言與表態(tài)欲望,至6日凌晨,數(shù)小時內不斷堆積的公眾討論使得輿情發(fā)展進入第一波高峰,最初豆瓣網友與娛樂博主的“量力而行”言論也成為后期熱議的話題設置出處。
6日上午后:主流媒體重話題導向
6日日間,以大V博主等自媒體賬號為主導傳播鋪開的討論廣場、部分網民對原發(fā)文求助網友粉籍身份的窺探、源頭帖子真實性的質疑等眾聲喧嘩使得網絡熱度迅速上升,上午10時進入輿情爆發(fā)階段,截至此時,網傳集資圖片事件中很少出現(xiàn)主流媒體的直接報道。時間轉至同日下午后,新華社、人民日報文化時間、南方日報等媒體對此次熱傳飯圈集資事件做了觀點評述,娛樂博主@帶頭大鴿- 就此次網傳圖片為起點,對以往較為典型的飯圈集資亂象所做的整理博文被熱轉,人民網于3月底發(fā)布的【人民網評飯圈集資:并非“愿打愿挨”這么簡單!】文章也被網民自發(fā)傳播進入本次輿論演變過程。由此,事件的傳播也逐漸完成從社交平臺到各新聞網站的平臺變更,從寬泛性個案討論過渡到細致性現(xiàn)象反思的話題深入,使飯圈集資現(xiàn)象相關話題的熱度得到持續(xù)發(fā)展。
飯圈集資是否屬于非法集資?
在飯圈這類內部社群中誕生且規(guī)模日益擴大的粉絲集資,集資榜單一般會公布出來,起到粉絲內部縱向對比以及與別家集資金額橫向對比的作用,這種將對明星的支持與集資數(shù)額相綁定的劣質圈層共識將粉絲經濟無限膨脹,很難說是真的花錢買了快樂還是為資本做了嫁衣。從購買代言產品、各類“代簽”、到打投刷榜,似乎粉絲花的錢越來越多,可相應換來的東西卻越來越無形。在本次事件引發(fā)的熱議中,有許多網民都認為這種飯圈集資就是非法的,而根據(jù)《關于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yè)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guī)定,非法集資是一種犯罪活動,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fā)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故單從沒有給予粉絲回報上就成為一般意義上的飯圈集資不等同于非法集資的原因之一。
灰色地帶與法律禁區(qū)的一線之隔
4月6日新華社評“飯圈”圈錢時,提到切不可讓偶像崇拜成非法集資的擋箭牌,這也一定程度表明了飯圈集資這一行為所屬的灰色地帶,動輒上百萬上千萬的大額集資背后是一個個粉絲累積而來的實際消費。就拿此次熱議中暴露出來的拿家里錢款進行打投的一類現(xiàn)象來看,青少年在參與這類飯圈集資時往往因為分辨能力不足易被鼓動,被飯圈的某些話術言語挾裹而突破自身心理關卡“被動員”,在羊群效應的沖動之下花錢打投甚至進行大額集資行為,很容易陷入“超額消費”“借貸追星”的陷阱之中。而最后由粉絲們集資而來的錢款具體明細與用途缺少監(jiān)管、追溯性不高、可操作空間大,在粉絲后援會卷款關站等情況下,飯圈集資是否合法、會不會涉及網絡詐騙就值得斟酌。
輿論批判聲量高漲,加強監(jiān)管眾望所歸
在網傳打投集資圖片引發(fā)熱議的過程中,有網民提出該打投圖片系P圖,真假性存疑,相應的也有網民認為此類事情“釣魚的多,真人真事也多”。飯圈集資現(xiàn)象以及所涉風險的確實存在,以及P圖言論的傳播有限使得多數(shù)網民對此事的吐槽討論越過了帖子真實性,對飯圈集資這一行為的批判以及其背后存在的種種問題成為輿論熱議的中心,負面情緒指向明顯。
具體表現(xiàn)為主流輿論對網傳拿家里種子錢進行打投的發(fā)帖者的指責,對飯圈集資這一形式以及飯圈內部鼓動性、pua式打投話術的厭惡,認為飯圈集資這種行為本就不該出現(xiàn),進而展開了對話題詞條中量力而行用詞恰當性、飯圈集資是否屬于非法集資的討論等等。此外,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網民直指與集資掛鉤的相關節(jié)目、選秀機制與專門方便粉絲集資的軟件,認為這些平臺本身要負很大責任??傮w而言,飯圈集資所暴露出的問題在多次有關新聞與信息的傳播刺激下已被多數(shù)網民所意識到,不僅僅限于批駁、抨擊此類行為,在官媒發(fā)布話題評述博文后,希望相關機構能對飯圈集資采取實際可行的措施進行約束與整治也就成為了公眾的迫切呼聲。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