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坊“鷹眼輿情觀察室”依托“鷹眼速讀網”“鷹擊早發(fā)現”系統,基于學術視野和科學方法做出第三方客觀深度的研究分析報告。一方面對全網和定點網站如: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主流網絡媒體以及微博、微信、論壇、博客、貼吧、問答等平臺進行監(jiān)測;另一方面通過電話抽樣調查、內容定性定量分析、焦點小組、專家意見等方法對輿情事件進行多角度分析。
本月選取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掀起觀影熱潮、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等共計十個熱點事件從輿情話題、輿情熱詞、傳播源頭、時間跨度、關注人群等不同維度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報告。
在3月份的熱點輿情事件中,政法、科教、經濟類話題最受關注。其中,政法類話題占據首位,引發(fā)輿論熱議,主要涉及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等。
上圖是通過綜合3月份十個熱點輿情事件的關鍵詞詞頻、熱度權重、關聯強度等因素而出,可見網民關注度更高的事件,相關關鍵詞字體越大,其中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憲法修正案獲高票表決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關注度較高。
在選取的十個熱點輿情事件中,由媒體率先報道或主導的事件有5個,分別為“區(qū)塊鏈”概念走紅、憲法修正案獲高票表決通過、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央視3·15晚會,這些事件大多偏向政經類事件,媒體擁有第一手信息發(fā)布權,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以及2018《政府工作報告》,就是“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受權發(fā)布。而央視3·15晚會雖然主要涉及民生話題,但因為晚會主辦方的媒體身份,使媒體成為事件第一傳播源。
由官方率先發(fā)布的熱點輿情事件有3個,分別為國務院機構改革、教育部全面取消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中美貿易戰(zhàn),這三個事件皆因官方通報事件相關信息而引起關注,官方是事件的傳播源頭或重要節(jié)點。
以網民優(yōu)先關注或者爆料的熱點輿情事件有2個,分別為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掀起觀影熱潮事件,從事件性質看來皆為科教、文化事件,從這些熱點事件的傳播源頭可以看出,由于網絡的大眾化,貼近民眾生活的事件更能引起網民關注。比如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熱點事件中,由于霍金在中國知名度較高,其去世消息一經傳出,網民就紛紛在微博發(fā)布內容進行悼念,同時部分網民還討論了霍金科技成果和思想觀點,使得該事件受到眾多關注,成為熱點輿情事件。
五、時間跨度
從輿情源頭到輿情平息之間的時間跨度,代表一個話題傳播和影響的周期。受事件性質、事件涉及單位等因素的影響,輿情持續(xù)時間有長有短,現將十個事件的輿情持續(xù)時間跨度進行整理如下:
由上圖可見,大部分事件的輿情持續(xù)時間都在一周左右,通常在7天或7天以內。另外,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區(qū)塊鏈”概念走紅、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掀起觀影熱潮事件的持續(xù)時間超過了10天。
通過對比可知,涉及國家重大決策、國際關系的政治類事件輿情持續(xù)時間會相對較長。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時,各項政策和改革方案的陸續(xù)披露,引起網民持續(xù)討論;同時人大代表在兩會上的言行也吸引著網民目光,所以該事件輿情持續(xù)時間較長。中美貿易戰(zhàn),由于原因復雜,在事件發(fā)展過程中變數較多,相關輿情一直居高不下,持續(xù)時間較長。
而事件涉及到的話題單一或者爭議點少,輿情通常很快就會平息,如國務院機構改革、教育部全面取消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這兩個輿情,屬于國家層面決策,官方發(fā)布消息,媒體宣傳口徑統一,所以輿情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但也有其它特殊因素導致輿情持續(xù)時間拉長,如“區(qū)塊鏈”概念在互聯網科技領域早已有之,但不被大眾了解,直到2月26日《人民日報》第17版財經周刊用一整版的篇幅談及“區(qū)塊鏈”和數字經濟,其中文章《三問區(qū)塊鏈》引起了行業(yè)熱議,普通民眾也開始討論相關話題,輿情量才開始上升。
在本月選取的十個熱點事件中,轉發(fā)占比均大于原創(chuàng),尤其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機構改革等涉及政府的重大事件中,博文轉發(fā)的比例遠高于評論和原帖,在這些事件中,大部分網民通過轉發(fā)來幫助話題大規(guī)模傳播,增強話題的影響效果,促使輿情熱度快速升溫。
而在央視3·15晚會、中美貿易戰(zhàn)等事件中,博文的評論占比較高。以央視3·15晚會為例,在涉及民生利益的重大的新聞熱點事件中,網民的評論占比為30.4%,就假冒偽劣產品、打假治假的措施等方面討論較多。很多有輿論領導力的媒體官微對更多的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曝光,吸引了較多的網民關注討論。
(圖表中紅色標注代表事發(fā)地與關注度前三地區(qū)相關)
由上圖可知,選取3月份的十個熱點事件中,有5個事件的網民關注度前三地區(qū)與事發(fā)地密切相關,可見網民群體對所在地發(fā)生的熱點事件關注度較高。北京對9個熱點事件的關注度都位列第一,可見北京相對于其他地域網民活躍程度較高,對熱點事件有較高的參與度。
另外,霍金去世一事,最高關注度為廣東,2017年由霍金出任形象大使的NEXT IDEA騰訊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巡展第一站定于廣東深圳,給公眾提供了近距離“接觸”霍金的機會,活動在當地反響強烈,而且廣東各層面人群分布豐富,網民基數較大,網絡基礎設施健全,因此霍金去世引發(fā)了廣東網民的最高關注度。
部分重大的政策性熱點事件,容易獲得政策影響較多的地域以及網民活躍度高的地域的網民的關注,如在“教育部全面取消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事件中,北京的關注度位列第一,因北京是全國的教育文化中心,網民對教育方面的政策變動較為敏感,故北京網民的關注度最高。北京、廣東、上海對熱點事件的關注度多次上榜,不僅說明了這些地區(qū)的傳統媒體與自媒體較為發(fā)達,媒體發(fā)表的報道在推動網民對事件的關注度上有較大的作用,也說明了發(fā)達地區(qū)對熱點事件有著較高的敏感度。
網絡標簽:機構改革 國務院改革 職能優(yōu)化 26個部門 退役軍人事務部
簡介: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根據改革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為26個。改革著重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結構職能優(yōu)化和調整,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準了這個方案。相關輿情量在3月13日到達頂峰。
本輪改革之前,我國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進行了七次規(guī)模較大的政府機構改革。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新華社、人民網等媒體第一時間關注并報道了改革方案,與此同時,@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媒體官微陸續(xù)發(fā)布“讀懂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新部門用英文這么說”等機構改革相關微博,引發(fā)網民廣泛關注,輿情熱度在當天即達到高峰,之后熱度逐漸回落。
全網有關“國務院機構改革”信息,微博平臺的討論量最高,其次是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華視點等多家媒體官微均發(fā)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相關信息,引發(fā)網民轉發(fā)關注與討論,其中僅人民日報發(fā)布的一條“讀懂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的博文就被轉發(fā)5萬余次,評論近2萬條。新聞網站及時報道、轉載官方消息并進行詳細解讀,使得權威消息的覆蓋面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新聞客戶端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同時也是新聞媒體的重要傳播平臺,人民日報、今日頭條等新聞客戶端都及時發(fā)布了相關信息,人民日報客戶端3月13日發(fā)布的《重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來了,這些新部門將亮相》一文,瀏覽量高達1.12億人,網民跟評2000余條。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后,29%的媒體聚焦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審議與通過,“新華社”“人民網”等央級媒體及時發(fā)布報道,“新浪網”“鳳凰網”等媒體則作轉載報道。26%的媒體發(fā)文解讀機構改革的背景及意義,《中國日報》撰文稱改革的背景其中之一是黨和國家機構屬于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央廣網”發(fā)文指出機構改革方案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意義重大深遠。
20%的媒體盤點改革中的出現的新機構及職能,“東方網”、“財新網”、《解放軍報》等發(fā)文報道了改革中裁撤、合并部委的情況并對新出現的機構職能作了解讀。12%的媒體關注社會各界熱議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國經濟網”報道稱,連日來,各地干部群眾高度關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大家認為,改革方案適應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8%的報道轉自外媒,主要是解讀與觀點類文章,如“中國網”轉載《聯合早報》的文章指出以外交為導向的新機構符合中國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目的是強化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的自信。
此外,5%的媒體報道了歷次機構改革、人事變動、學習機構改革精神等。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后,有39%的網民表示支持,認為這是精簡機構,提高效率的舉措。另外有25%的網民關注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這部分網民一方面認為軍人保家衛(wèi)國,理應讓他們退役后獲得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則希望該部門成立后,能夠辦好事、辦實事,切實解決軍人的后顧之憂。
16%的網民討論計生委退出歷史舞臺,網民認為,計生委這個極具時代特色的產物,只適合特殊時期,而現在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計生委的存在失去了它的意義,及時撤銷計生委,無疑是明智的選擇。有13%的網民議論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的合并,認為這有利于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7%的網民發(fā)表了其他觀點,如關注廣電總局的歸屬、環(huán)境保護部撤銷后環(huán)境治理的問題等。
由上圖可知,有關“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信息中,“改革方案”“國務院”“深化”等詞提及頻次較高,主要是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公布引發(fā)網民熱議,且媒體紛紛對最新的改革方案進行傳播與解讀。另外,這次機構改革新組建了多個部門,其中“退役軍人事務部”“自然資源部”等也引發(fā)了媒體與網民的較大關注,使得“新機構”“組建”“退役軍人”“自然資源”等成為了提及頻次較高的詞。
通過對互聯網上境外媒體有關“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報道進行查看,發(fā)現代表媒體相關報道如下: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蟻坊軟件
鷹眼輿情觀察室
2018年3月31日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